作为传统历法,节气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传统意义,尤其是在古代作为重要日子存在的节气,更是有特殊的意义。春分在我国古代是一个节日的存在,那么春分的传统意义是什么呢?
春分的意义:
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,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,平分了春季。
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:“一候元鸟至;二候雷乃发声;三候始电。”
据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二月中,分者半也,此当九十日之半,故谓之分。”另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说:“春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
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,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礼制。周礼天子日坛祭日。
《礼记》:“祭日于坛。”孔颖达疏:“谓春分也”。清潘荣陛《帝京岁时纪胜》:“春分祭日,秋分祭月,乃国之大典,士民不得擅祀。
现代意义:春分之日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,几乎全球昼夜等长,即白天和夜间的时间相等,都是12小时。此时北极点在经历了半年的黑夜后,在这一天初见阳光,而相对应的南极点则将在此日告别阳光。